記得有天很晚了,一個人在麵攤,看到『天下第一味』裡一段劇情:陳昭榮為了感動一個黑道的人,想盡辦法要重現他父親小時候給他吃的一碗『難忘的牛肉麵』味道。(這種天才廚師想要重現某某人的手藝橋段,不知道是不是學那個小當家的…)。
我一邊看一邊想著,自己的回憶裡,最難忘的滋味,既不是大魚大肉也不是五星的頂級料理,而是兒時的『阿嬤的味道』,和『台南的味道』,趁著這次回台南就剛好一次飽足口福^^。
印象中於專屬『阿嬤的味道』非常非常多,但因為阿嬤年紀大了(像粽子啊水餃她都不太有體力再做),這次過節回去挑了比較簡單,讓阿媽又重現那種記憶中無可取代的滋味:
1. 虱目魚麵
本來我是點虱目魚肚粥,但因為端午節拜拜的關係,所以阿嬤說整隻魚煮麵比較方便。阿嬤很怕魚腥味,所以即使是她最愛的魚,還是一定要先煎過才能再煮湯。雖然我喜歡單純的魚下水煮湯的清甜,但是很怪,阿嬤的虱目魚因為煎過的關係,反而多了道香味,而湯頭完全是絕妙好甜!
(左:阿嬤還加了很多料(花枝韭菜肉絲香菇等等...;右:我喜歡吃虱目魚頭,肉質又嫩又鮮!))
(以下兩道我在2004年已經介紹過,不過實在是太喜歡了,再介紹一次。)
2. 麵疙瘩
把高麗菜和熬好的大骨湯放入鍋裡煮過,依自己的喜歡可加入紅蘿蔔絲、肉絲、蝦仁、香菇等,待大火滾後,再用湯匙一杓一杓地將麵糊舀進去,等麵糊擬結成形就可以熄火,飽餐一頓。
(圖:鍋中火熱的疙瘩正在成形中)
3. 豆瓣鯽魚
把活的鯽魚放在鍋中悶煮(有點殘忍是嗎…)。煮約二十幾分後,再放入白色豆瓣醬或豆腐乳調味再繼續悶煮直到入味,再放入薑片或絲。這道菜很甘很鹹所以非常的下飯,我有時一餐都要吃上兩~三尾才過癮。
寫著寫著,肚子居然餓了,因為舌尖又開始漫涎這些味道,加上心裡開始有點想念阿嬤,好吧好吧......和小富約好以後有空多回去台南看阿嬤,不可以黃牛哦^^。
期待下一篇屬於『台南的味道』,我想介紹的是:小豆豆的鍋燒意麵、老曾羊肉和粽子的好朋友甜醬油膏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