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內心掙扎了一下,才把這篇放上來)
源起
這兩天因為一些小事,居然又激起我心中的漣渏。
主要是之前待在
細說重頭
這件事的感觸很深的原因是:想起離開
但是隨著三年過去,大小主管前前後換了三四個,很多的鬱悶及結沒能好好溝通和解開,最後忍不住爆開了,失去理智之後,只想收拾書包離開。畢竟,後期的生態實在每個人常為了客訴或專案都是疲於奔命,每天只有不斷不斷地在跟時間賽跑的感覺。
對於我而言,不能有好好空白的時間思考,及做自己真心想為會員想做的事,是我最大的困擾。
第二點是努力沒有相對的肯定和鼓勵,大部份遇到的是,更多的情緒性抱怨,而我也在不斷的抱怨中,因為自己的無力協助,而逐漸枯損。
第三點加上承接了一個跨BU的大型整合專案,整合上的困難,根源來自於大家的本位主義及專案人員的素質,但我這個失職的PM總以為自己應該解決,不要動不動就向最高層反應避免引發更多情緒的問題,只有默默的做,別人不做的自己做,別人做不好的教小朋友做,今天做到九點十點做不完,明天再早一點來做;今天心情沮喪,頭腦昏花,晚上回去哭一哭,明天又是好漢一條,這樣的前後大概撐了半年左右。到末期,加上自己的婚事,我才發現這些壓力,真的超出自己的負荷。
這些這些,真的是我在半年前,沒能那麼條理清楚的去看清自己的問題。
補充一下,
早期的部門生態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的,大家打理好自己的產品,工作上有些問題,但是人力及工作績效都是有被管理的。
但我們從原本十個人的編製,因為人員離開改組,後期剩八個人,加上這之中,有超過一半是新人,而我們承接由上或其他單位來的的案子,也是如雪片般飛來。 比較誇張的是,後期接了代理課長的位子之後,我的生活就變成:
1. 會議多(部門內、跨單位、專案會議、協調(解決人的問題)會議、找人面試)
2. 專案管理(專案規劃、策略規劃)
3. 產品客戶問題處理(客服問題反應及協助)
4. 帶人(因為兩個企劃2個都算新人,需要教育和溝通協助)
5. 部門管理(內部會議、跨部門需求分析與協助)
6. 文件或需求審核(簽核EXM、企劃書)
7. 無法歸類(排解衝突、傾聽安撫等等…)
新部門比較好嗎?
今年,經過一些掙扎後輾轉來到了
我總說沒什麼啊,一來是和新主管Peter很熟,我們談的過程,他讓我知道有個機會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,我想去試看看。實際上來到這裡,沒三個月,我就觀察到這裡的問題。老實說,有的問題本質歸納起來也和樓下根本就差不多:人的溝通(態度)、管理、分工、組織定位、資源分配、人員心態疲累這些問題。幸好AD的組織還算小,還沒有發展到人員龐大的負累,當然會有不同於
今年一月中時候,我為什麼在離職單送出去的那一天,活生生地又把單子拿了回來,說我搖攞也好說我不定也罷,實在是因為…我在工作上被訓練成必要是R型(理性分析型)的人,但骨子裡是個F(情感)型的人,在這裡的許多友善的朋友,是你(妳)們讓我想再試一次看看,能不能有不同的結果。(好啦,是大家拖累我,>_<..>。
- May 25 Fri 2007 09:54
工作是一長串治癒的過程- 前部門之愛恨糾葛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