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一個陰雨天的下午開始讀李安。 
來沒料到要讀他的,以為至少會是張愛玲、鄭愁予、或是楊牧什麼的。但我在書店裡,不經意的又撇到他的書,就決定了。 

『十年一覺電影夢』。
很久以前就對這本書很有興趣,其一是因為他的書名WHY? 
因為把電影和夢做結合,這讓我第一個想起:費里尼的,『夢是唯一的現實』。

其二是我喜歡李安
(電影) 
常想我喜歡李安,或這陣子的李安熱,到底和奧斯卡
(或是得獎)有沒有關係?目前沒有答案,不過,他也說過得獎是開心的,畢竟電影這個產業,得奬是真的有助於行銷的!其實我喜歡看電影,而且連國片都喜歡,如果要回想我知道李安,應該是從他的『父親三部曲』開始,三部曲中我最愛飲食男女(我喜歡他著重在講微妙的父女關係,還有許多人生意料之外的脫序情節),後來加上自從知道他也和我們一樣在台南長大,就又有一種莫名的同鄉人情感。而後期的理性與感性與卧虎藏龍,我也覺得很經典,喜歡他的原因大概就是醬子。

書買了一週,還沒看完,才看了近二分之一而已。整個書分十個章節,用他口述的第一人稱方式所記錄下來,重點是從李安小的成長歷程,一直到他分享導每一部電影的過程,推手、喜宴、飲食男女、理性與感性、與魔鬼共騎、卧虎藏龍和冰風暴。而我看完的前二分之一,如果用一個人的生命週期來看,個人覺得也正是他早年從摸索
(導入)到他不斷吸收蛻變(成長)的階段,他的每段心情記實都很適合分享給年輕後輩的電影工作者,例如:從人生的谷底翻紅,如何調適與中西文化觀點看法的衝擊,面對與明星演員的謀合期,獨立製片到好萊塢式的電影製片的改變,家人(父親)對兒子選擇此行的不解,提到很多人看了他的電影的心得,還有自己每段得獎與未得獎的感受。他也形容自己除了拍電影,真的什麼都不會。即使是這樣,他也清楚明白的分清,在片場導演是老大,離開那裡,他是凡人也要學習如何坐捷運等這樣的生活瑣事。

前面我看了一段,李安提及父親是台南一中的校長,他是長子,所以父親對他期望特高,偏偏他求學過程中的不順利,大學落榜兩次,心中的落寞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茫然無措,第三年終於在藝專選了戲劇,在舞台上,解放了自己,也改變他的一生。看著他的一字一句,讓我想起國中和高中時代的自己,也曾為了聯考失意,不知道未來要選擇什麼的徬徨。我想和李安一樣類似背景的台灣小孩一定很多,大家也都曾經歷這段過程,只是他很幸福地找到且選對屬於自己的舞台。真的,也很希望台灣多幾個這樣的導演,也希望台灣的電影能繼續揚名國際^^ 

摘錄李安的一段自序

「拍電影就是這樣,它可能是個俗套。可是當我親身去做後,我知道它不是。戲假情真,它是很真切的一個體驗,裡面有著我多少的掙扎,而且我是帶著多少人和我一起掙扎。它影響著我,也影響過許多人的生命、生活及情感。 

它是我與幻想扭鬥、企圖將它顯像過程中的一抹留痕。

它是我將思緒表達在紙張、膠卷、音符等媒體上的一個烙印。
它是一種顛倒眾生、真情流露的做作。
它是我的青冥劍,是我心裡的玉嬌龍,
它是我心底深處那個自作多情的小魔鬼。
它是我企圖自圓其說所留下的一筆口供。
它是我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一點努力。

不論好與不好、成與不成、順與不順,我都必須面對這些紀錄,明瞭它矛盾與無常不全的本質,我才能夠坦然,才能繼續我以後的創作與生活。」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lu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